港股迎來技術性牛市,外資殺瘋了

評論:0

今年以來,如果從年內漲幅的相對角度觀察,確實美股表現最優 ,港股殿後。但從年內最低點至今的絕對漲幅來看,恆生指數自1月22日的年內低點14794至今日盤中的的18604點,已累計上漲超過 25.8%,同區間內恆生科技指數上漲34.8%,超越納斯達克和滬深300指數的同期漲幅,顯示出港股上漲動力實際上相當強勁。

一、近期港股連續上行的關鍵動力在哪裏?

在於資金面的顯著改善。包括內資與外資的共同流入。外資正在全球範圍內重新配置資產, 從美股和日股撤離,轉而流入港股。同時,內資通過南向資金 在近幾個月也顯著增加,尤其是3月份以來,流入速度加快,整體流動性得到明顯提升。

從這兩天的盤面來看,港股出現大漲、同時人民幣也明顯走強,加上這兩天是內地的假期,南下資金無法參與港股,可以清晰地發現,海外投資者是推動港股上升新的的主要力量。

(圖片來源:國泰君安國際)

(1)外資轉向港股

外資轉向港股的原因之一是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資金從避險資產轉移。

另外,去年下半年港股的最大壓制爲外資系統性流出轉向日本,而近期日本央行的政策調整信號以及美元強勢導致的日元貶值,降低了日股對外資的吸引力。近期外資在亞太地區的配置重心重新由日本轉向港股,港股流動性得到大幅改善。

美股方面,美聯儲降息預期的推遲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促使外資從美股撤出,轉而尋找新的投資目的地。

“信息平權”微信公衆號寫到:MSCI中國在過去18個月裏已經縮小了與新興市場其他國家的ROE差距,但在此期間,估值已經從溢價變爲折價。按照目前中國的ROE,按說應該相比新興市場有13%溢價,而實際上則是40%的折價。即使僅將上述估值差距的一半恢復,也會有很大的上漲空間。港股更是如此。對於全球配置的大型基金,中國池子仍然太小,不需要從發達市場大幅撤資(單看微軟在MSCI全球指數中的權重就是中國的大約1.5倍)。全球主動基金目前低配了china 80個基點,這很顯著的,什么概念,整個中國在MSCI權重只有2.6%,也就是低配了三分之一。但新興市場裏面中國資產的PE依然最低,且中國資產的股息收益率追上了新興市場其他國家。

(圖片來源:UBS報告 )

那些長线機構,由於長期不停喫進美股、歐股、日股甚至印股、甚至emerging market except China ,這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以上權益資產超標了,過重了,肥胖了,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因爲overweight不夠分散、overweight 太極致就變成賭博了,會帶來集中性的風險。

一邊水高得有風險,一邊水枯得很安全。勢能一旦突破那個平衡點,就會重新建立平衡。

(2)南向資金流入港股的情況如何?

自3月以來,南向資金流入港股的趨勢顯著增強,尤其偏好 能源、銀行等傳統高分紅板塊以及互聯網板塊,反映出政策紅利和市場偏好。政策面的支持,如證監會發布的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擴大ETF互聯互通、人民幣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等,也進一步增強了港股的吸引力。

港美股投資大V陳達的統計顯示,港股通的數據可以看出淨买入量以及累計买入量的差別。特別是AH兩端都上市的,AH溢價比較深的,其實早在四月之前就有行情,甚至今年就沒怎么跌。從年初28000億加的累計淨买入,到現在30974億的累計淨买入。四個月淨南下了將近3000億。

“多么也不多,但是港股市值就30萬億港幣,等於充值了1%的額外新錢,其實還是可以的。南向淨增3000億需要四個月,雖然慢,但其實資金量是有顯著性的,因爲基本在港股比較nimble來去如風的跑得快外資規模也就在百億不足千億的水平,我們北水再打幾梭子子彈進去,他們就成配角了”。

二、港股此輪上行趨勢能否持續?

從估值來看,恆生指數每次估值到了8倍左右,確實就是到了底部,這次也不例外,也是歷史底部才反彈。

(圖片來源:Wind)

港股上行趨勢的持續性關鍵取決於外部壓力的緩解情況,尤其是美國經濟基本面的強韌和降息時機的不確定性。

短期內, 因規避風險,交易型資金可能繼續流入港股,但長期看,需要內外部環境的進一步穩定。國內經濟動能的逐步恢復也將對港股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雪球網友“大隱無言”寫到,“港股機器人概念、AI概念股出現了異動。先是優必選暴漲,二天股價翻倍。然後是第四範式連續大漲,還有創新奇智等人工智能概念股也跟漲,很明顯是投機資金入場了。港股風也許沒來,但狼來了。

資本市場上,如果你發現了一只狼,那么狼群已經來了。港股現在是全球最低估的市場,收益風險比已足夠高,長期受益足夠覆蓋各種風險,已經從萬人坑變成了唾手可得的大肥羊群,再謹慎的狼群也不會放過目前港股這只肥羊。”

港股是一個特殊市場。它的特殊性就在於,由於聯系匯率制的存在,計價貨幣港幣與美元掛鉤,但是底層資產卻是中國內地的。在過去三年內,官方媒體、自媒體平台也在不斷地喊港股低估、AH折價明顯,“打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都沒有什么用處。筆者如果沒有記錯,本號曾經兩次寫過“港股進入技術性牛市”、“到了买入港股的時機”類似這樣的選題。然而,第一次去抄底港股的人,可能被埋了。第二次去抄底的人,也可能被埋了。第三次,已經沒有多少心力喊口號了。

根據中金在《如何刻畫並分析外資》中的拆解,流入港股的外資結構中,交易型資金佔比5%,主權和類政府背景資金佔比10-20%,被動資金佔比20%,主動價值型資金佔比50%。因此更多可能以交易型資金爲主,即使有部分配置型資金回流,可能也更多是爲規避日央行加息和美股波動的對衝式切換,具有一定對衝和交易屬性,因此是否能形成持續的流入尚難判斷。

(圖片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三、港股配置的建議是什么?

雖然不知道持續性到底有多強,但是港股一旦估值回歸,速度可能非常快(因爲流動性低),臨時反應可能來不及,只能提前布局才能確保上漲的時候在車上。

最近恆指連續10個交易日收紅,港股通漲幅最大的前10只股票如下,一眼就能看出地產是反彈幅度的先鋒。

(圖片來源:Wind)

大家可以倒回去看一下,在4月16日港股大跌的當天盤後,本號就發文提醒,地產股異動,有機構資金在打底倉

關於地產多說幾句:中央提出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或對行業發展具有歷史性影響意義。2023年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此次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即房地產去庫存。2015-2016年周期在棚改去庫存的帶動下房地產市場走出牛市。在此次中央明確定調後,預計系列自上而下平衡房地產供求關系、去庫存的相關措施將相繼落地,對行業產生的影響或是歷史級別。

優化新房供給結構,提升存量房流動性,或是本輪地產去庫存發力點。地方政府收儲存量房作爲保障性住房,爲市場注入流動性,打通一二手房置換鏈條,促進換需求的釋放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當前地方層面的範式基本形成未來需要自上而下在全國總量層面給予政策支持,推進“以舊換新"等去庫存措施順利落地。

全國樓市處築底階段。2024年1-4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滑49%,4月單月銷售額同比-47%,基本面在短期內快速回暖尚有一定難度。但地產股股價的反應通常快於基本面的復蘇,以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美國爲例,其新建住房銷量底出現在2010年11月,而霍頓等房企的股價底則出現在2009年1月。

除了地產股,既然外資是新的上漲主力,那么我們可以看看外資的持股偏好,給大家看兩張表:

2023年四季度美國基金重點增持港股前三位爲友邦保險、騰訊控股、香港交易所。

至於近期漲得比較好的AI概念,我們在“智通決策參考”裏也曾反復討論,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再關注。

責任編輯:小訊
發表評論 0條評論